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5月份推出了一份報告《Catalysing Education 4.0: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Learning for a Human-Centric Recovery》,呼籲來自各行各業的領導者和地區共同努力,扭轉當前COVID-19 學習危機,轉化為科技教育轉型,共同實現「教育 4.0」 。
報告中提到,在不同地區的學生即使完成相同學年的教育,學習成果往往截然不同。這些巨大的差異不僅跨地區,其實亦同時存在於個體學習者層面,因為不同的學生可以因不同因素獲得了不同的教育機會,COVID-19 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教學質素分水嶺。
要透澈地理解這份報告,我們可以認識兩個概念--LAYS 以及 HTHT。
LAYS(Learning Adjusted Year of Schooling) 以「接受教育年數」以及「學童知識水平」作交叉對比,接受教育的「數量(年數)」和「質量」結合為一個易於理解的進度衡量標準,比較不同地區的授學質量。最簡單易明的計算方法如下:
LAYS = 平均接受教育年數 x 學童測試分數
資料來源:cgdev
報告發現擁有較高教學質素的地區,例如新加坡日本以及紐西蘭,LAYS 與當地實際教育年數差距不大;然而在一些發展中地區,兩者之間的差距可達三年。以突尼西亞為例,其實質教學年數為10年,學童測試分數卻反映其他地區的學童只需要6.8年便可達到相等的知識水平,反映當地教學質量較落後。
雖然科技本身不會帶來更高質量的教育,但教育技術的進步可以令學習系統更具包容性,協助鞏固教育過程;以科技為本的學習系統亦可以增強教育系統的彈性,以承受未來對系統的潛在衝擊(例如 COVID-19) 。
為了科技而使用科技並不能改善學習,我們要做的是「應用科技」努力將技術與有效和創新的教學法相結合,就如報告中提到的**「High Tech – High Touch(HTHT)」教學模式**,或可以使學習受益。
High Tech – High Touch,字面意思即是**「高科技、高接觸」**。HTHT旨在利用科技來幫助授學過程當中較容易定義、較具體的內容,而較抽象的方面保留面對面的教學。不少研究指出,最有效地應用科技的方法是「補充」課堂教學,而非「替代」課堂教學。
根據心理學家Benjamin Bloom的六層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
第一層(最基本) | 記憶 | 記憶名詞、事實、規則、說明、列舉、命名、指出等 |
第二層 | 理解 | 把握已學過的知識或概念,能夠說明、解釋、歸納、、舉例說明、摘要和區別 |
第三層 | 應用 | 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情境,包括應用概念、規則、方法等。表示的行為有:應用、解決,預測等 |
第四層 | 分析 | 將所學的概念或原則,分析為各個構成的部分,並指出各部分間相互的關係,有能力選出、分析、判斷、區別、指出一些組成要素。 |
第五層 | 綜合 | 將所學到的概念或知識、原理和事實等統合成新的整體,能夠去歸納、組織、設計、綜合、創造等。 |
第六層 | 評估 | 根據某項標準作價值上的判斷,能夠比較、評鑑、判斷、評論和批判。 |
最基本、最不抽象的層次——記憶和理解——可以交由度身訂造的人工智能系統處理,有助大大提高學習成果;而分類中的更高層次——應用、分析、評估和創造——會由經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授課,他們的能力比人工智能系統更強大。
報告中亦有指選用了HTHT 數學課程後,一眾越南學生的考試成績提高了 0.43 個標準差,而印度的提高了 0.37 個標準差,而一年的學校教育通常是相等於增加0.3成績的標準差。
Ubiquitous access 無處不及的學習體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 GIGA 計劃希望做到將地球上的每所學校連接到互聯網。隨著 5G高速網絡取代舊系統,很多偏遠地區或無法接受正規教育的學生亦得到了無處不及學習體驗。
Extended reality: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擴展現實:虛擬和擴增實境沉浸式學習環境可以超越實體課堂,例如針對3D 建模和物理學習的課題等等。這些模擬環境讓學生不必在危險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提供了度身設計學習的可能性,根據學生的個人需求調整學習內容和速度,有助改善前面提到的LAYS與實質教育年數的差距。
Blockchain 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提供安全的在線記錄保存,智能合約可以在學習和評估完成後授予證書,並可以以安全的格式將這些證書提供給未來的雇主。
內容層面 | 體驗層面 |
**全球性公民技能(Global citizenship skills )**側重於傳授具可持續性的內容 ,將視野放遠至全球。 | **自定進度的學習(Personalized and self-paced learning)**從標準化的學習系統,進化成為每個學習者不同需求客製化的系統,提高靈活性,讓每個學習者都能按照自己的節奏進步。 |
**革新和創造能力(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skills )**孕育創新意念,培養所需的技能如分析思維、系統分析及解難能力。 | **包容性學習 (Accessible and inclusive learning)**求學者不需要被允許進入校舍才能學習,可以參與更具包容性的教學系統當中,令每一個人都有平等學習的機會。 |
**科技能力(Technology skills )**發展數位技能,包括編程、數位責任以及各類技術的使用。 | **對症下藥的協作學習方式(Problem-based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比起專注於過程,更著重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這轉變需要更緊密的協作能力及對未來工作模式的了解。 |
**人際技巧(Interpersonal skills )**包括同理心、合作、談判、領導力和社會意識的內容。 | **以學生為本、終身學習(Lifelong and student-driven learning)**從學習和技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原有價值,到每個人都在不斷改進現有技能,並根據他們的個人需求獲得新技能。 |
科技固之然可以促進社交和情感學習,尤其電子產品的已是許多兒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過這亦成了教育和學習環境的雙面刃--兒童或會成為被動接受者,減少創造力、個人參與、現實生活中的互動和玩樂的空間,因此必須著眼科技與教育的融合程度,從創新的取得反饋 ,一步一步推進教育 4.0。